微言 堂 做官与做事

2022-07-12
26

做官与做事


**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,抱定一生不做官的宗旨。解放前曾多次拒绝了国民党政府以高官厚禄的邀请。建国时期,百业待兴,亟待各界德才兼备的知名人士参与人民政府的工作。有鉴于此,周恩来亲自到黄培炎家拜访,恳请他担任政府公职。黄老抱定初衷说:“我如今72岁了,还能做官吗?”周恩来充满敬意地望着老人回答说:“这不同于旧社会的官,现在是人民政府,不是做官,是做事,是为人民服务。”一句话说得黄老顿然醒悟,只好欣然“出山”。





1949年10月19日,黄炎培被任命为政务院(后改为国务院)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。很多人对此不理解,包括他的儿子黄大能曾问他,为何一生拒不做官,怎么年过七十反而做起官来了?黄炎培说:以往坚拒做官,是不愿意入污泥,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,我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官啊!


“不是做官,是做事,是为人民服务。”周恩来寥寥数语,不仅感动了四次拒绝做官“宁静致远、淡泊明志”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,也与千百年来“当官就是做老爷”“做官就是发财”的封建官权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,把共产党的“官”和传统观念上的“官”的界限划得清清楚楚,点明了其本质的区别。


“做官就是做事,就是为人民服务”,正由于抱着这样的为官之道,周恩来毕生襟怀坦荡,光明磊落,淡泊名利,从不争权争位,一生视金钱为粪土,始终甘当人民的公仆,俯首甘为孺子牛,为人民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周恩来的一生,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,有时甚至超过18个小时。1972年周恩来患病以后,只要身体尚能支持,他就坚持工作。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,共做了大小13次,平均40天左右一次,到1975年6月,他的体重只剩下30.5公斤。这期间,除了批阅、处理文件外,他同中央负责人谈话就有161次,与中央部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,会见外宾63批,在会见外宾前后与陪同人谈话17次,在医院召开会20次,出院开会20次,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。他从来都没有把人民交付的权力作为私产,而是将之作为人民的重托,在生前“持荐轩辕多少血,词华和梦同捐”,在去世后连一捧骨灰都没有留下。梁衡在《大无大有周恩来》一文中讲到他的“六个大无”:死不留灰、生而无后、官而不显、党而不私、劳而无怨、去不留言,说到底就是一个无私。总理在甩脱自我,真心实现“大无”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“大有”。有大智、大勇、大才和大貌——那种倾国倾城、倾倒联合国的风貌,特别是他的大爱、大德。



然而不知从何时起,现实中的某些官员早就把周恩来的“做官就是做事,就是为人民服务”的为官之道忘得一干二净。说得直白一点,其从政的目的,并不是为人民服务,而是为了做大官发大财,根本不配“人民公仆”的称号,也谈不上权为民所用、利为民所谋、情为民所系了,自然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唾骂和抛弃。倘若再不改正的,即使做了大官,也难免摔跟头,甚至很有可能因为贪欲而沦为人民的罪人。


做官就是做事,就是为人民服务。邓小平第二次复出时在中央全会上满怀深情地说:“我出来工作,可以有两种态度,一个就是做官,一个是做点工作。我想,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?既然当了,就不能做官。”要做事,不要做官,这是小平同志的人生追求,也是他鲜明的革命风格和崇高品质的集中体现。郑培民有句名言:“做官先做人,万事民为先。”扎扎实实做事,是践行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这一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。做事是一个人能力、才干的外在展现,不论是上级指示的、领导交办的、下级请示的、同事委托的、还是群众急办的,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办,而且办得明明白白。做到像周恩来教诲的那样,做共产党员的“官”是为老百姓办事。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”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当知县时的感怀。作为党员干部,必须不断洗涤思想上的尘埃,对人民群众常怀忧虑与急切,诚心诚意去办事,尽心竭力解难事,坚持不懈做好事,心系群众。


大型古装电视剧《天下粮田》中主角刘统勋常念叨一句话:“当官要当无品官,做事要做有品事”,后来成了他的口头禅。古代官分九品,每品有正、从之分,共十八级。刘统勋念叨的当“无品”官,就是舍弃高位重权不做“朝廷官”,而甘愿在底层做一名与民同甘共苦的“百姓官”。由此可见,当无品级的百姓官,才是真正行的有品之事。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,更应当摒弃“官本位”的思想,立足平凡的小单位、小岗位、小职位,尽职尽责、尽心尽力,实实在在干事,做一名有品德、有品格、有品行、有品质、有品位的爱民亲民、务实重行的好干部。


作者:郑言


责任编辑:周慧


บทกลับคืน:悟史 微言 | 坚决反对与民争利
เขียนความคิดเห็นของคุณ